
兒童聽力問題對發展的影響
兒童聽力問題不僅影響他們的語言發展,更可能對其社交能力、學習表現及心理健康造成深遠影響。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,約有1至2名新生兒在每1000名中患有先天性聽力損失。若未能及時發現與介入,這些兒童可能面臨語言發展遲緩、學習困難,甚至影響未來的職業選擇與生活品質。聽力是兒童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,一旦受損,將直接影響其溝通能力與社會互動。
兒童聽力損失的成因
先天性聽力損失
先天性聽力損失通常與遺傳因素或孕期感染有關。例如,母親在懷孕期間感染風疹或巨細胞病毒,可能導致胎兒聽力受損。此外,早產或低出生體重也是常見的風險因素。香港大學的研究指出,約50%的先天性聽力損失與遺傳基因突變有關,如GJB2基因突變。
後天性聽力損失
後天性聽力損失可能由感染、噪音暴露或藥物副作用引起。例如,腮腺炎或腦膜炎可能損害聽覺神經,而長期暴露於高分貝噪音(如耳機音量過大)也可能導致聽力下降。香港兒童中,約有5%的聽力損失案例與後天因素相關。
中耳炎與其他疾病
中耳炎是兒童常見的聽力問題之一,尤其好發於3至6歲的幼兒。香港耳鼻喉科醫學會的數據顯示,約30%的學齡前兒童曾患中耳炎,若未妥善治療,可能導致暫時性或永久性聽力損失。
如何判斷兒童是否有聽力問題
觀察兒童的行為表現
家長可透過日常觀察發現兒童聽力問題的跡象,例如:
- 對聲音反應遲鈍,如未對大聲響表現驚訝
- 經常要求重複說話內容
- 看電視時音量調得過大
注意兒童的語言發展
語言發展遲緩是聽力問題的重要指標。例如,1歲幼兒應能發出簡單的音節,若未達此里程碑,建議盡早進行聽力檢查。
進行聽力篩檢與檢查
香港的公立醫院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檢,若發現異常,會轉介至專科跟進。對於較大兒童,可透過行為聽力測試或耳聲發射檢查評估聽力狀況。
香港兒童聽力篩檢服務
新生兒聽力篩檢
香港衛生署自2010年起推行全民新生兒聽力篩檢計劃,覆蓋率達99%。篩檢通常在嬰兒出生後48小時內進行,若未通過,需於1個月內覆檢。
學齡前兒童聽力檢查
香港教育局與衛生署合作,為學齡前兒童提供定期聽力檢查服務。家長亦可透過私家診所或如Widex進行更詳細的聽力評估。
兒童聽力治療與復健
助聽器對兒童的重要性
助聽器能有效改善兒童的聽力狀況,幫助其語言發展。根據,其兒童專用助聽器具備高清晰度與降噪功能,適合香港嘈雜的都市環境。選擇助聽器時,應考慮兒童的聽力損失程度與生活需求。
語言治療與聽力訓練
學會建議,聽力受損兒童應盡早接受語言治療,每週至少1至2次。治療師會透過遊戲與互動,幫助兒童發展語言能力。
家庭支援與教育
家長的支持對聽力受損兒童至關重要。香港有多個社福機構提供家長培訓課程,教導如何與聽障兒童溝通,並協助申請相關福利。
香港兒童聽力服務資源
公立醫院兒童聽力科
香港公立醫院如瑪麗醫院與威爾斯親王醫院設有兒童聽力科,提供專業評估與治療服務。輪候時間約為3至6個月。
私人聽力診所
私人聽力診所如香港聽力中心提供更快速的服務,但收費較高。部分診所與保險公司合作,可減輕家長負擔。
特殊教育資源中心
香港教育局轄下的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為聽障學童提供支援,包括手語培訓與輔助設備借用服務。
早期發現與介入,幫助聽力受損兒童健康成長
聽力問題的早期發現與介入是確保兒童正常發展的關鍵。香港的聽力服務資源豐富,家長應善用這些資源,並與專業團隊緊密合作。透過助聽器、語言治療與家庭支持,聽力受損兒童也能擁有與同齡兒童相似的發展機會。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