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發現乳房腫塊:先別慌!
當女性在自我檢查或無意間觸摸到乳房腫塊時,往往會感到驚慌失措。然而,乳房腫塊並不一定意味著惡性疾病,許多情況下是良性的。根據香港乳癌基金會的數據,約80%的乳房腫塊屬於良性病變,例如囊腫或纖維腺瘤。這意味著大多數情況下,腫塊並不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。
乳房腫塊的常見原因可分為良性與惡性兩大類。良性腫塊包括:
- 囊腫:充滿液體的囊袋,常見於35-50歲女性
- 纖維腺瘤:由腺體和纖維組織組成的實性腫塊,多見於年輕女性
- 乳腺增生:與荷爾蒙變化相關的乳房組織變化
自我檢查是早期發現乳房異常的重要方法。建議女性每月月經結束後5-7天進行一次自我檢查,此時乳房最為柔軟,容易發現異常。檢查時應注意以下變化:
- 乳房大小或形狀的改變
- 皮膚凹陷或皺褶
- 乳頭分泌物(特別是血性分泌物)
- 持續不消的疼痛或壓痛
何時應該尋求醫療協助?如果發現以下情況,應立即就醫:
- 腫塊持續存在超過一個月經週期
- 腫塊逐漸增大
- 伴隨皮膚變化或乳頭凹陷
- 有乳癌家族史
二、超聲波如何診斷乳房腫塊?
胸部超聲波是一種無輻射、非侵入性的影像檢查方法,特別適合用於評估乳房腫塊。其原理是利用高頻聲波(通常5-14MHz)穿透乳房組織,當聲波遇到不同密度的組織時會產生回波,這些回波被轉換為影像,醫生可以據此判斷腫塊的性質。
超聲波診斷乳房腫塊的準確性相當高,特別是對於緻密型乳房的年輕女性。根據香港放射科醫學會的統計,超聲波對乳房腫塊的診斷準確率可達85-90%。與乳房X光攝影相比,超聲波更適合:
- 40歲以下的女性
- 緻密型乳房組織
- 評估可觸及的腫塊
- 區分囊腫和實性腫塊
胸部超聲波可以區分多種類型的腫塊,包括:
- 單純性囊腫(完全充滿液體)
- 複雜性囊腫(含有固體成分)
- 實性腫塊(如纖維腺瘤或惡性腫瘤)
- 乳腺結構異常
三、良性乳房腫塊:超聲波下的常見表現
在胸部超聲波檢查中,良性腫塊通常具有特定的影像特徵。單純性囊腫在超聲波下表現為邊界清晰、內部無回聲(黑色)的圓形或橢圓形結構,後方有聲波增強效應。這類囊腫幾乎都是良性的,不需要進一步處理,除非引起不適。
纖維腺瘤是另一種常見的良性腫塊,在超聲波下表現為:
- 邊界清晰、橢圓形或分葉狀
- 均勻的低回聲(灰色)
- 長軸與皮膚平行
- 可能有輕微的後方聲波增強
其他良性腫塊還包括乳腺增生變化,這在超聲波下可能表現為:
- 局部腺體組織增厚
- 多發性小囊腫
- 不對稱的回聲模式
四、惡性乳房腫瘤:超聲波下的警訊
雖然胸部超聲波主要用於評估良性病變,但它也能發現惡性腫瘤的可疑特徵。在超聲波影像中,惡性腫瘤通常表現為:
- 不規則形狀,邊界不清或呈毛刺狀
- 非平行於皮膚的生長方向(垂直生長)
- 內部回聲不均勻
- 後方聲波衰減(陰影)
- 微鈣化點(高解析度超聲波可檢測到)
當超聲波發現可疑特徵時,通常需要進一步檢查,包括:
- 乳房X光攝影(特別是40歲以上女性)
- 磁力共振掃描(MRI)
- 超聲波引導下的活組織檢查
在香港,胸部超聲波在乳癌診斷中扮演重要角色,特別是用於:
- 評估年輕女性的乳房腫塊
- 引導活組織檢查
- 監測已知良性腫塊的變化
- 術前評估腫瘤範圍
五、超聲波引導下的乳房活組織檢查
當胸部超聲波發現可疑腫塊時,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超聲波引導下的活組織檢查。這是一種準確且相對安全的診斷方法,流程如下:
- 患者平躺,暴露乳房
- 超聲波定位腫塊位置
- 局部麻醉
- 在超聲波實時引導下插入細針或空心針
- 取得組織樣本
- 加壓止血,覆蓋傷口
這項檢查的安全性很高,常見的輕微併發症包括:
- 局部瘀青或腫脹(約10-20%病例)
- 輕微疼痛(通常1-2天內緩解)
- 極少數情況下可能發生感染
檢查結果的意義取決於病理報告:
- 良性結果:通常建議定期追蹤
- 不確定性結果: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或手術切除
- 惡性結果:需要轉介至乳癌專科制定治療計劃
六、定期超聲波檢查:早期發現乳癌的關鍵
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,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,每年新症超過4,000宗。定期檢查是早期發現乳癌的關鍵,而胸部超聲波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不同年齡層的女性應採取不同的篩查策略:
- 20-39歲:每月自我檢查 + 有症狀時超聲波檢查
- 40-44歲:每年臨床乳房檢查 + 超聲波或乳房X光攝影
- 45歲以上:每2年乳房X光攝影,必要時輔以超聲波
對於高風險族群(如有乳癌家族史、BRCA基因突變攜帶者),建議更頻繁的檢查,可能包括:
- 每年乳房X光攝影 + 超聲波
- 每6-12個月的臨床檢查
- 必要時進行磁力共振掃描
胸部超聲波作為一種安全、有效的檢查工具,已成為現代乳房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通過定期檢查和早期發現,我們可以大大提高乳癌的治癒率和生存質量。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