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乳癌的風險因子
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,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,每年有超過4,000名女性被診斷出乳癌。了解乳癌的風險因子是預防和早期發現的關鍵。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風險因子:
- 年齡:乳癌的風險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,尤其是50歲以上的女性。
- 家族病史:如果家族中有乳癌或卵巢癌病史,尤其是直系親屬(如母親、姐妹),風險會顯著提高。
- 基因突變: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會大幅增加乳癌風險。
- 荷爾蒙:長期暴露於雌激素(如月經來潮早、停經晚、未生育或晚生育)會增加風險。
- 生活習慣:缺乏運動、肥胖、飲酒過量等不良生活習慣也可能導致乳癌風險上升。
了解這些風險因子後,女性可以更積極地參與乳癌篩檢,尤其是高風險族群。乳房外科醫生推薦定期進行篩檢,以早期發現並治療。
乳癌篩檢的重要性
乳癌篩檢的目的是在症狀出現前發現癌症,從而提高治癒率並降低死亡率。以下是篩檢的兩大重要性:
- 早期發現,提高治癒率:早期乳癌(如第0期或第1期)的五年存活率可達90%以上,而晚期乳癌的存活率則大幅下降。
- 降低死亡率:根據香港的統計數據,定期篩檢可將乳癌死亡率降低20%-30%。
乳房外科醫生強調,篩檢不僅能拯救生命,還能減少治療的複雜性和費用。因此,女性應根據自身風險因子,選擇適合的篩檢方式。
乳癌篩檢的方法
乳癌篩檢有多種方法,每種方法適用於不同年齡和風險族群:
- 乳房自我檢查:每月一次,女性可以在家中檢查乳房是否有硬塊或異常變化。
- 乳房超音波:適合年輕女性或乳房組織較緻密的族群,無輻射風險。
- 乳房攝影( mammogram):40歲以上女性的標準篩檢工具,能檢測微小鈣化點。
- MRI:適用於高風險族群(如BRCA基因突變攜帶者),敏感度最高。
若篩檢發現異常,醫生可能會建議進一步檢查,如抽針活檢。許多女性關心「抽針痛唔痛」,實際上,抽針過程會使用局部麻醉,疼痛感輕微,且時間短暫。
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篩檢方式?
選擇篩檢方式時,應考慮以下因素:
- 年齡:40歲以下女性可從乳房超音波開始,40歲以上則建議乳房攝影。
- 風險因子:高風險族群(如有家族病史)應更早開始篩檢,並考慮MRI。
- 醫生建議:乳房外科醫生會根據個人情況推薦最適合的篩檢計劃。
香港的醫療機構提供多種篩檢套餐,女性可根據預算和需求選擇。乳房外科醫生推薦定期諮詢,以確保篩檢計劃的適切性。
乳房外科醫生在乳癌篩檢中的角色
乳房外科醫生在乳癌篩檢中扮演關鍵角色,包括:
- 評估風險:根據個人病史和家族史,評估乳癌風險。
- 制定篩檢計劃:推薦適合的篩檢方式和頻率。
- 解說結果:解釋篩檢報告,並建議後續步驟(如是否需要抽針)。
- 提供治療建議:若確診乳癌,乳房外科醫生會制定治療方案。
選擇一位經驗豐富的乳房外科醫生非常重要,女性可透過親友推薦或醫療機構的評價來找到合適的醫生。乳房外科醫生推薦的篩檢計劃,能有效降低乳癌的威脅。



.jpg?x-oss-process=image/resize,m_mfit,w_351,h_171/format,webp)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