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nner

鮮紅色血便vs.黑色血便:顏色告訴你什麼?大便出血的健康警訊

大便有血塊

鮮紅色血便vs.黑色血便:顏色告訴你什麼?大便出血的健康警訊

大便出血的常見程度與顏色意義

大便有血塊是許多人會遇到的問題,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,約有30%的成年人曾經歷過大便出血的情況。這種症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,從輕微的痔瘡到嚴重的腸道疾病都有可能。鮮紅色血便通常來自下消化道,如肛門、直腸或乙狀結腸,而黑色血便(又稱瀝青便)則多來自上消化道,如食道、胃或十二指腸。及早診斷是關鍵,因為不同顏色的血便可能代表不同的健康警訊。

鮮紅色血便的來源與常見原因

鮮紅色血便通常表示出血部位靠近肛門或直腸。最常見的原因包括:

  • 痔瘡:出血量較少,多為滴血或擦拭時發現,常伴隨肛門不適感。
  • 肛裂:排便時會有明顯疼痛感,出血量少但可能反覆發生。
  • 直腸瘜肉:可能無痛,但會出現間歇性出血,需警惕癌變風險。

若發現大便有血塊且顏色鮮紅,應觀察出血頻率與量。若持續出血或量多,應儘快就醫檢查,排除其他嚴重疾病。 大便有黑色一點點

暗紅色血便的可能原因與應對

暗紅色血便的出血來源較難判斷,可能來自下消化道或上消化道。常見原因包括:

  • 大腸憩室出血:多發生於老年人,出血量可能較大且突然。
  • 大腸腫瘤:早期症狀可能僅為間歇性出血,後期伴隨排便習慣改變。
  • 發炎性腸道疾病:如潰瘍性結腸炎,會伴隨腹瀉、腹痛等症狀。

暗紅色血便務必就醫檢查,通常需要進行大腸鏡檢查以確定出血原因。香港醫管局的數據顯示,約15%的暗紅色血便患者最終診斷為大腸癌。

黑色血便的嚴重性與緊急處理

黑色血便(瀝青便)通常表示上消化道出血,血液經過胃酸作用後呈現黑色。常見原因包括:

  • 胃潰瘍:常伴隨上腹痛,可能因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引起。
  • 十二指腸潰瘍:症狀與胃潰瘍相似,疼痛多在空腹時加劇。
  • 食道靜脈曲張破裂:多見於肝硬化患者,可能大量出血危及生命。

黑色血便屬於急症,應立即就醫!根據香港急症醫學會的指引,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死亡率可達10%,及時治療至關重要。

大便出血的診斷流程

當出現大便有血塊的情況時,醫生通常會按照以下流程進行診斷:

  1. 病史詢問:包括出血時間、量、顏色、伴隨症狀及藥物使用史。
  2. 身體檢查:特別是肛門指診,可發現約70%的直腸病變。
  3. 糞便潛血檢查:用於檢測肉眼不可見的微量出血。
  4. 內視鏡檢查:大腸鏡可檢查整個結腸,胃鏡則檢查上消化道。
  5. 影像學檢查:如CT或MRI,用於評估腫瘤或血管異常。

不同顏色血便的健康警訊

大便出血的顏色是重要的診斷線索:

血便顏色 可能出血部位 常見原因 緊急程度
鮮紅色 下消化道 痔瘡、肛裂、直腸瘜肉 中度
暗紅色 下/上消化道 憩室出血、大腸腫瘤 高度
黑色 上消化道 胃潰瘍、食道靜脈曲張 緊急

無論是哪種顏色的大便有血塊,持續出血都應就醫檢查。香港癌症基金會建議,50歲以上人士即使無症狀也應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查,因為早期發現治癒率可達90%以上。 大腸癌血便顏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