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肺癌的威脅與早期發現的重要性
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,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數據,肺癌在香港的死亡率長期位居癌症榜首,每年有超過4,000人死於肺癌。肺癌的高死亡率與其早期症狀不明顯有關,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進入晚期,治療效果大打折扣。晚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僅有15%左右,而早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則可高達70%以上,這凸顯了早期發現的重要性。
早期發現肺癌不僅能提高治癒率,還能減少治療的複雜性和副作用。早期肺癌通常可以通過手術切除,而晚期肺癌則可能需要化療、放療或標靶治療,這些治療方式不僅費用高昂,且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。因此,定期進行肺癌篩檢,尤其是對於高風險族群,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關鍵。
在香港,ct scan 肺已成為肺癌篩檢的重要手段之一。低劑量CT掃描(Low-Dose CT, LDCT)因其高靈敏度和低輻射劑量,被廣泛推薦用於肺癌篩檢。與傳統的X光檢查相比,LDCT能更早發現微小肺結節,從而提高早期診斷率。
什麼是低劑量CT肺癌篩檢?
低劑量CT肺癌篩檢是一種專為肺癌早期發現設計的影像學檢查方法。它使用較低的輻射劑量(約為傳統CT掃描的1/5至1/10)進行肺部掃描,既能有效檢測肺部病變,又能減少輻射對人體的潛在危害。這種技術特別適合用於健康人群的定期篩檢。
低劑量CT掃描的原理與傳統CT相同,都是通過X光射線穿透人體,由探測器接收信號並轉換為數字圖像。不同的是,LDCT降低了輻射劑量,但通過先進的算法和影像處理技術,仍能保持較高的影像質量。這使得LDCT在篩檢小型肺結節(直徑小於5毫米)時具有明顯優勢。
在香港,ct scan 中文通常被稱為「電腦斷層掃描」,而低劑量CT則稱為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」。這種檢查無需注射造影劑,過程簡單快捷,通常10分鐘內即可完成。檢查時,患者只需平躺在掃描床上,配合醫護人員的指示進行呼吸即可。
誰應該接受低劑量CT肺癌篩檢?
並非所有人都需要接受低劑量CT肺癌篩檢,以下高風險族群應考慮定期篩檢:
- 長期吸菸者:吸菸是肺癌的主要風險因素,尤其是每天吸菸超過1包、菸齡超過20年的人。
- 有肺癌家族史者:直系親屬(父母、兄弟姐妹)中有肺癌病史的人,患病風險較高。
- 年齡在50-80歲之間:肺癌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,這一年齡層的人群應特別注意。
- 長期暴露於致癌環境者:如石棉、氡氣、工業廢氣等。
香港胸肺基金會建議,符合上述條件的高風險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低劑量CT篩檢。對於非高風險族群,則不建議常規篩檢,因為可能帶來不必要的輻射暴露和醫療資源浪費。
值得注意的是,ct scan 價錢在香港的私立醫院約為3,000至6,000港幣,而在公立醫院則可能較低,但輪候時間較長。部分保險計劃可能涵蓋篩檢費用,建議事先諮詢保險公司。
低劑量CT肺癌篩檢的優點與缺點
低劑量CT肺癌篩檢具有以下優點:
- 早期發現:能檢測到直徑小至2-3毫米的肺結節,遠優於傳統X光。
- 降低死亡率:研究顯示,定期篩檢可降低肺癌死亡率20%以上。
- 非侵入性:檢查過程無痛,無需住院。
然而,也存在一些潛在缺點:
- 偽陽性:約有20-30%的篩檢會發現非惡性結節,導致不必要的追蹤檢查或活檢。
- 過度診斷:可能發現生長緩慢、終生不會造成危害的腫瘤,導致過度治療。
- 輻射暴露:雖然劑量低,但多次累積仍可能增加癌症風險。
因此,接受篩檢前應與醫生充分討論利弊,並根據個人情況做出決定。
篩檢流程與注意事項
低劑量CT肺癌篩檢的標準流程如下:
- 風險評估:先與家庭醫生或胸肺科醫生諮詢,評估個人肺癌風險。
- 預約檢查:選擇合適的醫療機構進行預約,了解ct scan 價錢和注意事項。
- 檢查當天:穿著寬鬆衣物,移除金屬物品,按指示配合呼吸。
- 結果解讀:通常1-2個工作日內可獲取報告,由專業放射科醫生解讀。
- 後續追蹤:如發現異常,可能需進一步檢查或定期追蹤。
除了定期篩檢,預防肺癌的最有效方法是戒菸。香港吸菸與健康委員會數據顯示,戒菸10年後,肺癌風險可降低50%。此外,保持健康飲食、規律運動、避免空氣污染也有助於降低風險。
對於已接受篩檢的人士,應遵從醫生的建議進行後續管理。大多數小結節只需定期追蹤,無需立即治療。只有當結節增大或顯示惡性特徵時,才需要進一步診斷或治療。










